隨著高考日期的臨近,教育部近日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提醒,旨在幫助考生和家長避開備考過程中的陷阱與誤區。今年,全國高考統考依舊定于6月7日拉開帷幕,而針對市面上頻現的“AI押題”現象,教育部特別發出了警示。
據了解,不少商家利用考生及家長的焦慮心理,打著“神預測”、“精準押題”的旗號,大肆宣揚所謂的“名師押題”和“AI押題”。這些商家通過精心設計的虛假宣傳,誘使考生和家長購買高價的“高考押題卷”、“高考猜題庫”以及各類“備考攻略”。許多不明真相的考生和家長,誤以為這些資料是備考的神兵利器,結果不僅花費了大量金錢,還打亂了原本的備考計劃。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技術手段,如制作釣魚網站,通過短信、網頁彈窗等方式,聲稱出售“高考真題和答案”。一旦考生或家長點擊這些鏈接,就會被要求支付“預付訂金”等費用,從而落入詐騙陷阱。
針對這些亂象,教育部明確指出,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不斷深化,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命題方向明確反對押題和套路,因此,依靠AI或所謂的“專家”來押中題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生如果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押題卷”上,不僅會在備考時間分配上得不償失,還可能被不法商家所騙,遭受經濟和心理的雙重打擊。
教育部還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切勿輕信所謂的“提前查分泄露信息”。近年來,一些騙子利用家長急切等待高考成績的心理,通過偽基站群發短信,聲稱可以提前查詢成績,并附上虛假網址鏈接。一旦考生或家長點擊這些鏈接,手機就可能被植入木馬軟件,導致網銀信息被盜取,或者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電信詐騙。
面對這些潛在的風險,教育部呼吁廣大考生和家長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備考,切勿被虛假宣傳所迷惑。同時,也提醒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不法商家的違法行為,為考生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備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