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經濟新聞攜手專業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深入剖析了蘋果最新旗艦產品——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并將其與谷歌同等價位的高端機型Pixel 9 Pro進行了詳盡對比。兩款手機在美國市場的標價均為999美元,但它們的內部構造與成本構成卻大相徑庭。
據分析,iPhone 16 Pro的零部件總成本高達568美元,與上一代相比上漲了6個百分點。這一成本占其售價的比重,即成本率,已攀升至57%,相較于2019年推出的Pro系列,增長了整整18個百分點。反觀谷歌Pixel 9 Pro,其零部件成本為406美元,較前代下降了11%,成本率也相應滑落至41%。
深入探究核心零部件,蘋果A18 Pro芯片的成本預估為135美元,占據了整部手機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緊隨其后的是顯示屏,iPhone 16 Pro采用了OLED技術,成本為110美元,而Pixel 9 Pro的同類部件則僅需75美元。在攝像頭方面,iPhone 16 Pro的投入也更為慷慨,其零部件成本高達91美元,比Pixel 9 Pro高出約30美元,長焦攝像頭的成本也高出6美元。
Fomalhaut的代表柏尾南壯預測,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的iPhone可能會采用更為尖端的2納米工藝主控半導體,這將進一步推高零部件的成本。
這一系列數據不僅揭示了蘋果與谷歌在高端手機市場的不同策略,也反映了智能手機行業在技術升級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