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股價近日創下歷史新高,引發市場廣泛關注。1月3日,小米集團(1810.HK)股價早間高開高走,一度觸及36.25港元/股的高點,并最終以該價位收盤,同比漲幅達到6.62%,公司總市值攀升至約9097億港元。
此次股價回升的背后,是小米集團業績的顯著回暖。特別是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手機業務復蘇明顯,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也持續增長,使得小米成功擺脫了營收下滑的困境。小米汽車在2024年的上市,更是為公司贏得了資本的青睞。
小米集團的手機業務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回暖,小米憑借折疊屏手機MIX Fold 4、小折疊手機MIX Flip以及紅米K70、小米14等產品的持續放量,手機出貨量不斷提升。據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在2024年二季度手機出貨量超越蘋果,重回國內市場前五名,三季度更是同比提升13%,排名升至國內第四位。
手機業務的回暖也帶動了小米集團整體營收的增長。在2022年和2023年,小米集團營收分別同比下滑14.70%和3.24%,但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凈利雙增,營業收入達到2569.01億元,同比增長29.93%;歸母凈利潤146.32億元,同比增長14.79%。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小米集團手機業務整體表現不俗,但在2024年三季度,該業務的毛利率卻出現了下滑。據公司三季報顯示,當期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為11.7%,同比下滑4.9個百分點。小米集團將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歸因于核心零部件價格的上升以及市場競爭加劇。
除了手機業務和IoT業務外,小米集團還通過跨界造車建立了“第三條增長曲線”。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將跨界造車,并在2024年3月發布了首款車型SU7。雷軍在跨年直播活動中透露,2024年全年小米汽車累計交付超13.5萬輛,2025年交付目標為30萬輛。雖然造車之路頗為不易,但小米仍在持續投入,并計劃在未來推出更多車型。
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62億元,毛利率為15.4%,至第三季度,該業務收入增至95億元,毛利率增至17.1%。盡管目前該業務仍未實現盈利,但小米仍在不斷加大投入,以期在未來實現盈利。
小米集團的成功離不開其在多個領域的布局和創新。從智能手機業務到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再到跨界造車,小米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未來,小米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隨著小米集團業績的回暖和股價的上漲,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截至2024年6月末,雷軍共控制小米集團24.19%的股份,以公司1月3日的收盤價計算,上述股份的市值約為1500億元。雷軍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個人身價的提升上,更體現在他帶領小米集團不斷突破和創新上。
小米集團的成功經驗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同時,企業還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人才培養,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