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繼大型語言模型的風潮之后,智能體(Agent)正逐漸成為新的焦點。業內普遍預測,2025年將成為智能體技術爆發的元年。這一趨勢在近期于上海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得到了明顯體現,眾多科技巨頭紛紛展示了他們在智能體領域的戰略布局。
華為常務董事汪濤在大會發言中指出,移動AI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他提到,AI終端的發貨量已經實現了百倍增長,僅在今年第一季度,AI手機的發貨量就累計達到了3.6億部,其中70%的新發貨終端已具備AI原生能力。生成式AI的日均Tokens數已達到十萬億,同比增長高達千倍。全球Top100的應用中,90%已經集成了AI生成能力,覆蓋了社交、娛樂、教育等多個場景,AI應用的月活躍用戶數更是突破了12億。汪濤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百億的個人AI智能體,這將徹底重塑用戶的交互體驗。
榮耀的AI產品專家張沖同樣表達了對智能體技術的看好。他認為,AI正從大模型技術向實際應用轉化,而智能體則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最佳橋梁。榮耀已經構建了一系列端云大模型,包括多模態MagicVL端側大模型和MagicSpeech端側語音大模型等,旨在加速AI智能體的落地。張沖透露,榮耀計劃在2025年完成超過300個MCP服務接入和5000個AI服務接入,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2000+和20000+。
在MWC大會上,榮耀還與中國移動發布了AI終端戰略合作啟航計劃。雙方將圍繞AI終端的產品創新、生態共建與商業模式落地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創新的AI終端生態,探索更加智能、更加個性化的終端產品。這一合作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體在多終端、多系統之間的深度協同。
聯想集團也在大會上展示了其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聯想樂享企業超級智能體以及城市超級智能體。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已經全面登陸聯想AI PC,具備AI操控、AI搜索、AI翻譯、AI筆記、AI服務五大功能。現場觀眾還有機會體驗AI繪制人像和現場素描,感受AI技術的魅力。
然而,AI技術的落地并非一帆風順。榮耀CEO李健指出,當前AI技術在場景、性能和信任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例如,端側的算力不足和內存偏低,難以支撐7B以上的模型和復雜的推理需求。同時,AI技術還存在幻覺、隱私等問題,用戶數據權限和數據價值等方案也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未來的AI競爭將不再是比拼模型參數和模型能力,而是看誰能讓用戶更便捷、更安心地使用AI技術。
AI智能體和大模型的有效落地還需要一個強大的移動網絡來支撐。中國電信與華為在大會上聯合發布了“基于智能編排和上行頻譜解耦與池化,形成智能大上行技術”的最新技術成果。這一技術將推動5G-A網絡成為移動AI網絡的底座,為智能穿戴、車聯網、AI助理實時交互等領域提供更加強大的網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