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自“924行情”至今,已有216家私募機構完成了299只產品的備案。其中,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私募機構數量占據主導,達到111家,共備案了129只產品。
在備案的產品中,量化類產品和非量化產品分別有106只和193只。從策略分布來看,主觀多頭策略、復合策略、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等受到較多私募的青睞。
多家量化私募在近期表現出積極的備案態勢。例如,量派投資、鳴石基金等百億級量化私募均有新產品備案。同時,非百億私募如弘源泰平也頻頻出現在備案名單中,其備案的5只產品中,主觀CTA策略占據多數。
非量化百億私募如橋水中國、??べY產等也積極參與備案。橋水中國在9月末集中備案了7只信托計劃,全部采用主觀多頭策略。
在備案的私募機構中,不乏市場知名人士的身影。例如,鄔傳雁創立的深圳一諾私募在短短兩個月內已有4只產品完成備案,顯示出其對市場的積極態度。
總體來看,自“924行情”以來,私募市場呈現出積極的備案態勢,無論是量化私募還是非量化私募,都在積極布局新產品,以應對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