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浦區的一個馬路股市沙龍近期因其獨特的預測言論和熱鬧的場面吸引了廣泛關注。這個沙龍位于廣東路和西藏中路交叉口,自30多年前全國第一家證券營業部成立后,便自發形成,至今依然活躍。
盡管天氣轉涼且下著小雨,但股民們的熱情絲毫未減。他們中的許多人是“中國第一代股民”,擁有各自的炒股“秘笈”,更看重K線走勢和機構資金動態,而非上市公司基本面。
券商銷售和掮客也頻繁現身沙龍,尋找潛在客戶。他們提供開戶服務,分發宣傳手冊,甚至展示VIP渠道,以吸引股民注意。
在沙龍中,一位70歲的上海阿姨分享了她的炒股經歷。她從90年代開始炒股,今年將動遷款投入股市,賺取了40多萬元。然而,她過去的“戰績”并不算好,算上這40萬元也只是不虧不賺。
沙龍中,名氣較大的“發言人”身邊總是圍繞著眾多傾聽者。他們分享股市觀點,回答提問,甚至有人將他們的話奉為圭臬。
張先生是一位用易經炒股的爺叔,他認為股價走勢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與外部因素無關。他強調周易在股市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對沙龍中三類人的看法。
對于年輕人炒股的話題,沙龍中的觀點各異。有網紅爺叔鼓勵年輕人進入股市,認為這是改變命運的時刻;而另一些人則持反對態度,認為股市風險太大,年輕人應謹慎行事。
隨著股市的波動和話題的炒作,這個馬路股市沙龍成為了一個充滿故事和爭議的地方。無論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都在這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機會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