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原本設計給小學生練習口算并檢查作業的學習類APP意外走紅,其背后原因頗顯趣味:大量大學生涌入,與小學生進行口算對戰,展現出壓倒性的實力優勢。這一現象雖帶有幾分喜劇色彩,卻也引發了部分家長的擔憂,他們害怕這種實力懸殊的“對戰”會挫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這款APP的初衷是提供學習工具,然而其娛樂性的衍生使得用戶群體變得模糊。學習與娛樂并非水火不容,但作為面向市場的產品,明確主流屬性和主要目標用戶至關重要。對此,APP運營方已有所意識,并在功能升級中優化了匹配機制,增設了比賽模塊,以期減輕小學生的壓力。
盡管如此,有用戶反饋注冊流程中年齡和身份的審核并不嚴格,成年人可以輕易注冊為小學生用戶,與任意年級的小學生進行PK。這引發了關于平臺應更嚴格審核用戶身份的討論。然而,要求平臺通過嚴格監管徹底區分用戶群體或許并不現實,更多還需依靠明確的規則引導。
同時,對于熱衷與小學生PK的大學生,指責其“幼稚”或“秀優越感”似乎過于苛刻。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參與簡單的口算PK對大學生而言是一種放松,不應過多指責。當然,這也提醒我們,在享受娛樂的同時,應更多考慮未成年人的感受,遵守游戲規則,展現同理心。
總之,讓不同用戶群體在APP中都能滿意,既讓小學生在游戲中提升口算能力,也讓大學生在PK中釋放壓力,需要平臺不斷精進管理,同時也需要所有用戶的配合與理解。關鍵在于,每個人都應遵守規則、守好邊界,并對他人多一份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