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的挑戰日益嚴峻,近年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2025年初,盡管蘋果曾短暫觸及市場份額的高峰,但這一勢頭并未能持續。數據顯示,年初第二周,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接近19%,然而,這一高點迅速成為曇花一現,隨后市場份額急劇下滑。
具體來看,進入第三周后,蘋果的市場份額便開始顯著下降,到了第五周,已經腰斬至10%左右。在接下來的數周內,盡管有所波動,但蘋果的市場份額大致維持在13%至15%的區間內。然而,最近幾周,這一數字再度走低,第十八周時已經跌破11%,顯示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困境正在加深。
與去年同期相比,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更是相形見絀。除了第二周外,2025年蘋果的市場份額均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且已連續十六周出現同比份額下滑。這一連串的數據無疑為蘋果敲響了警鐘,表明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正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蘋果在今年2月推出了iPhone 16e,試圖通過這款新機來重振市場。iPhone 16e搭載了全新的A18芯片和蘋果自主研發的蜂窩網絡調制解調器Apple C1,配備6.1英寸OLED屏幕,并以4499元的起售價定位為中低端市場。然而,盡管蘋果對這款手機寄予厚望,但從市場反饋來看,iPhone 16e并未能如預期般贏得大量消費者的青睞。
實際上,蘋果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并非單一因素所致。一方面,蘋果在創新設計和配置升級上的保守策略使得其新機難以持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另一方面,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場的迅速崛起也為蘋果帶來了巨大壓力。這些本土品牌憑借豐富多樣的產品線和出色的性能表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優質選擇,進一步擠壓了蘋果的市場空間。
在此背景下,蘋果需要深刻反思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創新點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否則,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可能會繼續下滑,甚至面臨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