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旗下獨立供應商的稅務問題被卷入風波,同時公司內部也在經歷一系列人事變動和股權變更,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公告顯示,公司接到有關當局通知,正對某獨立供應商進行調查。該供應商因向高鑫零售若干子公司開具的增值稅發票行為而被調查。高鑫零售表示,公司并非調查對象,但在接到通知后,已尋求法律顧問及稅務顧問的意見,并對與該供應商的所有交易進行了稅務合規自查。
由于部分子公司為相關增值稅發票的接收方,若供應商調查結果為負面,可能導致其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不被認可,高鑫零售可能需承擔額外稅款支付及滯納金。基于審慎原則,公司預計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中計提約人民幣5800萬稅務支出準備金。
此前《零售圈》曾報道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被收購控股及換帥事宜。2025年1月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與德弘資本達成交易,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全部股權,合計占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的78.7%。2月28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阿里出售高鑫零售的買賣協議交割已于2025年2月27日在香港完成。與此同時,高鑫零售高層團隊也發生變動。
曾經的“大賣場教父”黃明端辭去董事會主席,德弘資本華裕能接任,標致著大潤發的“黃明端”時代正式落幕,這不僅僅是一次權利交割,更是一個時代的交替,也是新力量重構這個曾經的超市王者的開始。
德弘資本官網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弘資本的核心團隊曾領導了KKR及摩根士丹利在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并創造了跨越多個周期的長期優異投資回報。在過去30年間,德弘資本團隊投資了一系列在PE界具有開創性的項目,扶植了眾多龍頭企業,如中國平安、蒙牛乳業、海爾、通化東寶、認養一頭牛、南孚電池、中糧肉食、圣農發展、恒安集團、百麗國際、現代牧業、聯合環境等。
高鑫官網顯示,該擁有大賣場及多渠道電商業務的中國零售商。集團以大潤發、大潤發Super、M會員店品牌經營大賣場、中型超市以及會員店業務。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集團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內206個城市共擁有466家大賣場、30家中型超市及六家會員店,總建筑面積約為1349萬平方米。
業績方面,根據高鑫零售最新發布的財年中期業績(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高鑫零售上半年營收347.08億元,同比下降3.0%,凈利潤1.8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歷經收購、換帥的同時,迎來了子公司的稅務風波,整體來看,新主人要處理的問題可能不僅僅是經營上的戰略選擇,還有更多遺留的問題需要快速處理。近日,《零售圈》華山論劍微信群,有大潤發供應商爆料,在德宏接手大潤發后,一系列關于供應商的改革正在進行中,包括正在著手的就是一份給供應商的調研表,調研內容涵蓋供應商的服務區域,服務門店類型,服務的品類(生鮮、快消、百貨、紡織)、商品引進時效滿意度、到店陳列維護管理措施滿意度、跨部門溝通/協作效率認可度、訂單問題、DC倉,生鮮倉和門店收貨/退貨、促銷問題、結款是否順暢、為廠家提供的銷售、業績分享是否滿意、業務人員的廉潔合規問題等,大部分還是涉及“零供關系”及合作經營細節。
大潤發作為中國零售業曾經的超市陸戰王,是業界奇跡的代表,如今發展至今的現狀,確實令人唏噓。此次德宏接手,如果能從根源進行改革,或許大潤發還能迎來嶄新的王者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