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影像技術的演進,宛如一場不斷攀登高峰的探索之旅,每一步都充滿了對未知的挑戰(zhàn)與解答。在這個歷程中,傳感器技術的革新無疑是推動行業(yè)前行的重要動力。
早些年,手機影像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拍得到”。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廠商們紛紛推出了更大畫幅、更高像素的傳感器,以及更復雜的長焦鏡頭組合。然而,色彩還原問題一直是移動影像領域的難題。為了攻克這一難關,手機廠商們采取了多種策略,包括利用AI場景識別、自動白平衡等軟件優(yōu)化手段,以及引入外掛硬件等硬件升級方案。
在這一背景下,彩色多光譜傳感器逐漸嶄露頭角。早在2016年,LG便在其G5手機上配備了專用的彩色光譜傳感器,以提升色彩表現(xiàn)。隨后,蘋果、OPPO、vivo、華為等智能手機廠商也相繼嘗試在自家產(chǎn)品上應用多通道光譜傳感器。盡管部分方案并未得到持續(xù)推廣,也未能在行業(yè)內引起廣泛共鳴,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Mate 70系列的“紅楓原色影像”技術,成功將彩色光譜傳感器推向了前臺。
隨著Mate 70系列的熱銷,色彩光譜傳感器似乎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據(jù)數(shù)碼閑聊站的消息,2025年的新一代影像旗艦中,OPPO的Find X8 Ultra等產(chǎn)品已確認將搭載多光譜傳感器。這一趨勢表明,光譜傳感器正在成為手機影像領域的“第四只眼”。
之所以說光譜傳感器是手機影像的“第四只眼”,是因為它能夠捕捉到更多關于色彩的信息。由于數(shù)碼相機傳感器與人眼的光譜響應存在差異,導致手機拍攝的照片色彩與人眼所見的真實色彩存在偏差。而光譜傳感器則能夠彌補這一不足,通過記錄更多光譜信息,幫助手機更準確地還原色彩。
華為Mate 70系列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系列手機在常規(guī)的“主、長、廣”三攝布局之外,額外添加了一個多光譜攝像頭,專門負責記錄色彩信息。經(jīng)過ISP的合成處理,最終輸出的照片色彩與肉眼觀感實現(xiàn)了高度一致。這一創(chuàng)新不僅提升了照片的色彩還原度,也讓用戶對手機影像的期待從“拍得到”轉變?yōu)榱恕芭牡煤谩薄?/p>
然而,光譜傳感器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早期,由于軟硬件融合方案不夠成熟,硬件級光譜增強攝像頭難以有效介入攝影流程,導致用戶難以感知到多硬件融合帶來的效果升級。因此,部分廠商在嘗試后選擇了放棄。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軟硬件方案的日益成熟,光譜傳感器再次受到了手機廠商的青睞。
盡管如此,“所見即所得”并非移動影像的唯一標準。在追求色彩還原的同時,許多手機用戶也傾向于風格化的拍攝效果。手機廠商與專業(yè)光學品牌的聯(lián)名合作,便是為了將相機品牌的色彩解決方案移植到手機上,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具藝術感和高級感的照片。而光譜傳感器的加入,則為手機廠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它們既可以借助光譜傳感器提升色彩還原度,也可以強化風格攝影的表現(xiàn)力。
當然,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未來AI影像算法可能會對色彩優(yōu)化產(chǎn)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當AI對場景的判斷更加準確時,對硬件的依賴可能會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光譜傳感器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相反,在AI與硬件的協(xié)同作用下,手機影像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