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消費領域的亂象再次成為焦點,其中,上海飛鴿傳書(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飛鴿傳書”)因利用騷擾短信牟利的行為被公開曝光。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報,該公司因違反《電信業務許可經營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已被處以3萬元的罰款。
據悉,飛鴿傳書通過其平臺向客戶提供騷擾短信服務,報價顯示,支付3萬元即可發送高達6666666條短信。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些服務條款在合同中明確標注為“騷擾短信”。這一行為不僅嚴重干擾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也觸犯了相關法律法規。
飛鴿傳書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侯勁松,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其經營范圍涵蓋了信息科技、網絡科技及計算機技術開發等多個領域。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看似正規的公司,卻背地里從事著違法違規的短信騷擾業務。
晚會曝光后,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然而,由于飛鴿傳書的注冊地址是虛擬地址,執法人員一時難以找到其實際辦公地點。幸運的是,在3月16日凌晨,記者在普陀區李子園大廈發現了該公司的蹤跡,并現場配合執法人員進行了調查。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公司負責人辯稱其僅提供平臺服務,對曝光內容“毫不知情”。盡管如此,監管部門仍對其進行了責令整改,并立案調查。
此次事件并非個例。在2025年的央視“3·15”晚會上,還揭露了AI外呼機器人成為騷擾電話“幫兇”的現象。一些企業通過智能系統實現精準營銷,甚至隱藏真實號碼以規避監管。而飛鴿傳書所開發的“飛鴿語音呼叫軟件”等技術,也被認為是這一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這些技術的濫用,不僅加劇了消費者的困擾,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