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業近年來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其全球領先地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2023年,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發生: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這一轉變標志著日本汽車業長期以來的霸主地位宣告結束。
日本汽車制造商曾將氫能源技術視為未來發展的關鍵,然而,這一技術并未在全球范圍內獲得預期的廣泛接納。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日本品牌如豐田和本田的銷量持續下滑,七家主要日本車企連續兩個季度利潤下降,凸顯出其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之一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面對如此困境,日本汽車制造商開始尋求新的出路,而中國市場及其技術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救星。豐田等日本車企紛紛與中國IT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針對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純電動汽車,以期扭轉頹勢。
豐田在其汽車操作系統上邁出了大膽的一步,采用了華為的HarmonyOS。其全球首發的純電動轎車“bZ7”就是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該車型首次搭載了華為的操作系統,旨在打造智能座艙,實現駕駛席等多處的信息交互。
豐田中國法人總經理李暉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強調:“若想在中國市場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汽車,就必須借助中國本土的智慧和技術來推進汽車開發。”這一觀點無疑揭示了日本車企對中國市場和技術的高度依賴。
除了豐田,其他日本車企也在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馬自達與長安汽車合作推出了多款電動車型,如MAZDA EZ-60。而在上海車展開幕首日,本田宣布與中國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企業Momenta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研發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產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旨在推動全場景量產輔助駕駛功能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應用。
這些合作不僅體現了日本車企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反映出他們對中國技術創新的認可。面對全球汽車行業的變革,日本車企正通過與中國企業的深度合作,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