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純電車型市場迎來新一輪競爭格局變動。在2025年第9周的銷量榜單上,小米SU7憑借6800輛的出色成績,成功躋身至第四位,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其市場潛力,還直接超越了特斯拉的兩大熱門車型——Model Y(6658輛)和Model 3(5716輛),后兩者分別滑落至第五和第六名。這一結果,讓不少網友對小米創始人雷軍此前提出的SU7對標Model 3的說法表示認可,戲稱“雷軍所言非虛”。
雷軍與小米SU7的出色表現緊密相連。自2024年上市以來,SU7便以其強勁的銷售勢頭引起了廣泛關注。去年7月,SU7單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大關,達到13120輛,超越同期Model 3的9928輛,一舉奪得2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量冠軍。到了12月,SU7的銷量更是飆升至25815輛,進一步拉大了與Model 3(21046輛)的差距。進入2025年,SU7的勢頭依舊不減,不僅在第一周就力壓Model Y,奪得純電車型周銷量冠軍,最新一周的數據更是再次證明其市場統治力,成功壓制特斯拉兩款主力車型。
分析人士指出,小米SU7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持續的技術創新。盡管定價低于Model 3同版本,但SU7在配置上毫不遜色,全域碳化硅、澎湃OS生態以及超過700公里的續航里程,為其贏得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實施和高性價比的市場策略,也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和女性車主的關注與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特斯拉面臨來自小米等國產新勢力的挑戰,但Model Y與Model 3在全球市場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然而,小米、理想、問界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迅速崛起,無疑已經讓智能電車市場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品牌憑借各自的創新實力和市場策略,正在逐步改變消費者對智能電車的認知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