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今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命名儀式,“鐘南山星”正式命名。這顆小行星編號為325136,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在2008年3月2日發現的,為表彰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在醫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特別是他在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預防與治療方面的巨大努力和成就,經多方推薦和批準,最終被命名為“鐘南山星”。
據了解,“鐘南山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達3.73億公里,繞太陽一周需4.05年,以每日158萬公里的速度奔騰前行,相當于每秒以18.3公里的速度繞日運行。
鐘南山院士的卓越貢獻不僅體現在學術研究上,他還因其在科學領域的重大貢獻榮獲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這是該基金的最高獎項。為表彰其獻身科學事業的突出成就,經多方努力和批準,2021年5月14日,這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鐘南山星”。
目前我國已有超過一百顆小行星以地名、人名命名,其中不乏為科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以我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張衡、祖沖之、郭守敬、沈括等。而以我國現代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則涵蓋了錢學森、錢三強、袁隆平、屠呦呦等眾多杰出人物。
這些以人名命名的小行星,不僅是對科學家們卓越貢獻的認可,也是對他們獻身科學事業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