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市場針對中國商品加征了高達125%的關稅,其中蘋果iPhone成為熱議焦點。這一政策變動迅速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微博、小紅書等平臺充斥著關于iPhone可能漲價的信息。不少經銷商和二手店鋪聞風而動,紛紛上調了iPhone的售價及回收價格,市場氣氛一時之間顯得頗為緊張。
然而,雷科技的深入觀察發現,盡管外界風聲鶴唳,但iPhone在自營體系和大型經銷商手中的價格依然穩定。Apple Store、天貓官方旗艦店等官方渠道,以及京東、Coodoo、Sunion等授權經銷商均未因關稅調整而改動價格。這一現象表明,至少在現階段,iPhone的價格并未直接受到關稅上漲的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二級經銷商和非授權經銷商的價格調整則相對靈活。以小紅書上某經銷商公布的華強北“拿貨價”為例,自4月8日起,iPhone 16 Pro Max和16 Pro的每日漲幅約為100元。但雷科技分析認為,這一漲價趨勢更多反映了二級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化,而非關稅上漲的直接結果。
國行iPhone的定價體系包括蘋果品牌自己的經銷商體系定價和非授權經銷商的自由定價。前者價格相對固定,后者則根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由于新關稅政策對已經到岸報關的產品不生效,因此在庫存消耗完畢前,無論是中國市場的芯片還是美國市場的整機,iPhone的“正價”都不會因關稅而變動。
國行iPhone大多在中國本地生產,無需征收關稅。蘋果還趕在關稅新政實施前,向美國市場緊急發運了一大批iPhone,以緩解關稅政策帶來的壓力。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關稅對iPhone價格的直接影響在短期內并不顯著。
然而,從長遠來看,關稅必然會導致iPhone硬件成本上漲。作為上市企業,蘋果不可能完全承擔這部分成本,因此未來iPhone漲價在所難免。但蘋果可能會采取全球小幅漲價的策略,并通過存儲升級等方式來減輕價格上漲對用戶需求的影響。
盡管市場上出現了iPhone漲價的預期,但廣州天環廣場的Apple Store內并未出現搶購熱潮。雷科技的實地探訪發現,店內客流略有下降,且正在激活新產品的顧客數量有限。在與消費者的交流中,大多數人認為iPhone 17售價會提高,但并不認為短期內舊機型會大幅漲價。
面對蘋果未來的漲價趨勢,國產手機廠商正積極構筑高端市場的技術護城河。華為Mate系列、小米15 Ultra、OPPO Find X8 Ultra等機型紛紛發力影像、系統生態等領域,等待iPhone露出破綻。在這樣的背景下,iPhone的漲價空間將受到一定限制。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iPhone的漲價也存在“天花板效應”。一旦售價突破消費者的心理閾值,市場需求將大幅下降。中國市場對國產高端手機的接受度不斷提高,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600美元以上份額將達到30.9%。這表明中國消費者對于iPhone漲價的敏感度相對較低,國產手機已經做好了接棒的準備。